據統計,近9成的孕婦都有口腔問題,需要進一步做口腔牙齒治療。研究表明孕婦的口腔健康直接影響嬰幼兒的口腔健康,所以愛護牙齒應從孕婦做起。妊娠期的口腔保健不僅關系到孕婦自身的健康,還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和發育,是影響到一個民族新一代身體健康和口腔健康的大問題。2005年愛牙日的主題是“孕婦口腔保健”,愛護牙齒從早做起,關注孕婦口腔健康,為維護一生的口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。 妊娠期是婦女一生中的重要階段,也是維護口腔健康的重要時期。妊娠期的婦女生活規律改變,進食的次數增多,愛吃零食又偏愛酸甜食物且常忽略口腔衛生保健。因此,孕前本來沒有齲病的婦女在妊娠期可患齲病,孕前已有齲病者在孕后齲病可加重或齲齒數增多。
孕婦口腔癥狀 妊娠牙齦炎:孕期常見的牙周問題是牙齦發炎,這是由于懷孕時期荷爾蒙改變,使得牙齦充血腫脹,顏色變紅,刷牙容易出血,偶爾有疼痛不適的感覺。若不注意口腔衛生容易患妊娠期牙齦炎。這些癥狀并非每個孕婦都會發生,若會發生的話,通常在懷孕第二個月開始出現,在第八個月時隨荷爾蒙分泌濃度達到高峰變得較為嚴重。如孕前已患牙齦炎者,牙齦炎癥狀也可加重。有吸煙嗜好的孕婦,牙齦炎的情況一般較重,甚至可出現牙周袋,導致牙齒松動。 妊娠瘤:這種病癥較少見。一般多發生在懷孕中期,這是由于顯著的牙齦發炎與血管增生而形成的鮮紅色肉瘤,大小不一,生長快速,常出現在前排牙齒的牙間乳頭區(兩相鄰牙齒間的牙齦尖端)。妊娠瘤通常不須治療,或只給予牙周病之基本治療(洗牙、口腔衛生指導、牙根整平),這是為減少牙菌斑的滯留及刺激。肉瘤會于生產后隨荷爾蒙恢復正常而自然消失,若出現以下癥狀,如:孕婦感覺不適、妨礙咀嚼、容易咬傷或過度出血時,可以考慮切除,但孕期做切除手術容易再發。 其他癥狀:懷孕期間的牙周癥狀,也可偶爾見到牙周囊袋加深、牙齒容易動搖等癥狀。事實上,口腔衛生不良及原先有牙齦炎的孕婦,在牙周問題上都有較大的發生風險。在這里也提醒準媽媽,不能因為牙周癥狀會在產后自然消失,而遺忘或疏忽了重要的口腔清潔工作。
注意事項 懷孕前期(前三個月孕期): 這個時期是胚胎器官正在發育與形成的關鍵時期,腦神經與心臟血管系統、頭臉部五官、口腔牙齒、四肢等器官都在這個階段成形,所以可能因外來影響,如:服用不當藥物或X光照射劑量過高,而導致流產或胎兒畸形。孕婦若在孕期中經歷牙齒疼痛及看牙的焦慮與壓力,可能對胎兒及孕婦都有不良的影響,所以這個時期,若非緊急狀況,醫師不建議進行牙科治療。 懷孕中期(第四至第六個月): 若一定要治療牙齒,此時期是較適當且安全的治療時機,建議只做一些暫時性的治療,如:齲齒填補。若為必要性拔牙,為了美觀,可裝暫時性假牙。 懷孕后期(后三個月孕期): 此時期孕婦不適合長時間的牙科治療,因為除了敏感的子宮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引發早期收縮外;再者治療時的臥姿,胎兒的重量會壓迫到下腔靜脈,減少血液回流,引發躺臥性低血壓,同時使心臟輸出量下降,產生腦中缺氧,而有暈厥喪失意識的可能。建議孕婦可朝左側臥,以減輕重量壓迫,或偶爾變換姿勢。
|